2017/10/28 10:22:17 From: 李代文
水路交通,源于石器时代,距今约8千年历史。当人类发现可以乘坐漂浮在水面的树木到达对岸,便发明了木筏竹筏。随着时代进步,人类把树木加工成独木舟,进而创造了船。
据广东人民出版社《简明广东史》载:历代王朝中唯一崛起于岭南的封建皇帝陈霸先551年同俚渠帅、高凉郡太守夫人冯冼氏会合“甲士三万人……舟舰二千乘”……足见梁时高凉郡(今阳江)舟船已经很发达。船,用于交通、捕鱼,还用于作战。
俗话有说,大船还需小艇。大船,可以出深海,也可以在港口码头装卸货物。但是抛锚港口时需要登岸,就不可能再兴师动众,开着大船泊码头上岸了。
疍家艇仔是渔港渔民交通的主要工具。疍家交通,可以说是“上船靠只艇,上岸靠双脚”。对于渔民,离不开一个“海”字,一辈子离不开跟鱼虾打交道,也就离不开赖以生存的一个“船”字,出海打鱼、打鱼归来、停泊港口,上上落落,所有的交通,都需要借助小艇。这种小艇前尖后宽,分五格,长约八尺。艇前绑一块防撞的软物,艇后装置一粗如拇指高出艇面三五寸的铁柱,柱上打造一小圆球,将长橹架在铁柱圆球上摇动,艇即可轻快前行。这长橹一般比艇还要长出2尺,才能省力。小艇仓浅至尺许、艇面窄至三五尺,若是两人对面相坐,膝盖就可相碰。艇内置有木桨、竹篙、橹以及舀水用的木壳,这木壳主要是艇仓进水时,往外舀水所用。大船出海捕鱼,这种艇仔就侧挂在大船旁边,重量较轻,两人就可以扛起。艇仔操作灵便,渔家小孩子都会使用巧劲摇动前行。唐代白居易都有诗描述: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要是不懂得使用巧劲,木橹中小凹处就架不上艇尾部铁柱圆球,即使架在铁柱上,一旦摇动便脱落了下来。使用木桨也需要巧劲,否则力气再大,艇仔不听使唤,原地打转不算,还可能被海浪推远。使用竹篙撑艇也需要把握方向。可以说,渔民“以船为车,以楫作马”。
有意思的是,1982~1983年东平渔港在旧涌先后举办了两次划艇仔当龙舟赛活动。后在新港也举办全县的国际龙舟赛活动。
过去的疍家社会地位低下,在陆地上没有房子,只有在海边搭建木棚屋栖身。出海前要采买出海生活用品只能够靠双脚走路。而且走路还不准穿鞋。
现今渔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变化,渔民在岸上建有楼房,添置摩托车、小汽车的大有人在。对海上渔民交通,从先人发现独木舟开始,到宋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远洋发展,以及现代海洋贸易的繁荣兴旺,更是逐步涌现了许多先进的水上交通工具。当代的出深海捕捞,置有先进的航海设备、帆船换成机帆船,进而是大马力全机动的大船。各地港口,安全、快速、舒适的机动快艇也大量增加,为沿海各地港口增添了光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