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7/22 From: 陈志勇
在我的家乡——雅韶镇笏朝村旁,有条小河在两岸青山翠竹的掩映下,缓缓地流淌着,而小河上横卧着的那座古老的石拱桥,距今已有200多年历史了。这座桥座落于笏朝村西北角的环村路边,横跨村边的石山河,桥的北面约500米左右便是那龙河,因桥的西面还有一座叫石山的小山峦,故当地群众也将该桥叫作石山桥。
此桥全长36.2米,宽1.60米。桥面中心稍高,两端附坡渐次低下。桥面是以花岗岩石条横排铺筑而成,无桥栏,弯弧拱形。为分解排水压力建有两个桥墩,分隔成3个单孔,每个孔跨宽为5.7米。桥身是全花岗岩石结构,是先将优质花岗岩石打造成方块后垒砌而成。这座小型的石拱桥,虽不像大桥那样雄伟壮观,但却小巧古朴。整座桥身的设计比例协调、匀称,工程结实坚固。
当水面波平如镜的时候,半圆形的桥孔倒影在水中成了一个整圆,显得十分的美丽!每到水稻收获的季节,两岸那金黄色的稻浪随风起舞,和古老的石拱桥相映成趣,那种山村秀色的景致,往往让久居城里的人流连忘返。
据《阳江县志》记载,这座石拱桥是由笏朝村清代生员陈德辉倡议并出资而建成的,至今已经历了几个世纪的风吹雨打,但还保存完整,可见当时的建筑独具匠心。这座石拱桥对研究古代建筑工程技术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石拱桥的建成,解决了群众到河对岸耕作难问题的同时,也大大方便了群众的日常出行。上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中后期,每到夏收季节,桥上面人来人往,桥下面来收公粮的船只也穿梭往返,很是热闹!
据一些老人回忆说,当时外出经商或做官的笏朝籍人都是走这座桥衣锦还乡的。因为原来桥的北面至那龙河边的渡口还铺设有花岗岩石条路面,但后来因为村路的建设改造而挖开了。
如今,随着农村经济的繁荣发展,石拱桥的旁边已建起了一座钢筋混凝土结构的新桥,人们也大多不走原来那座小小的石拱桥了。日长月久的,桥面上便杂草丛生,变得难走起来。只是偶尔还有外乡的游客或是村里调皮的顽童在上面玩耍般走走看看……石拱桥在新桥的衬托下,活像一位历尽沧桑的老人,静静地看着新桥的热闹,无声地向人们诉说着时代的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