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4/13 From: 阳江十八子
阳江出三宝:“豆豉、漆器、刀”。阳江刀历史悠久,远负 盛名,并以其锋利、美观、耐用等特点而行销全国各地,远销到亚、非、拉、欧等六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广东阳江传统名牌产品中具有代表性的产品.
早在一百五十多年前,即清朝同治年间(1845年以后),阳江城工商业渐见兴旺,广东有10多个县的客商云集阳江县城进行多种商贸买卖等活动,大大促进了当时阳江的经济发展,手工业异常繁荣,刀具、豆豉、漆器、海产等阳江传统产品成了各地商家争相采购的货物,阳江刀从此渐销售出外,被外地人知晓,带动了当时阳江城工、商、农、鱼等行业的发展。阳江刀一直以小作坊(打铁铺)形式生产,产量较小,故县城打铁巷(现仍称打铁巷)附近一带集中了十数间这类打铁铺,打出的产品时时供不应求,打铁铺除生产菜刀外,同时还生产禾镰、镰刀、布剪、日用小刀、剪等产品。从那时开始,阳江刀续渐被人认识推崇,知名度日益提高。
时至20世纪20年代,阳江的“何全利”菜刀已享负盛名,老刀匠何全利创制的“何利菜刀”是其祖辈相传的沿世绝活,因其钢水清、刀锋利、既能切肉,又能斩骨(小骨头)故又称“文武刀”,又因其使用不需时时换刀,深受厨师钟受。“何全贝蛱蹋挥谙爻腔烦敲油返牡胤剑抢镆嗑奂狭硕嗉掖蛱蹋闪顺蛱镆淮庀爻怯旨写虻对旒舻牡胤健:稳说兑蚱浞胬灰拙砜冢艚巧碳遥坡シ追椎胶问洗蛱潭┳霾说叮獾厣碳乙嗄矫础5笔泵堪盐滓?lt;/SPAN>4毫,菜刀为木柄,每把刀柄都刻月“何全利”三字标记,阳江知名酒家“醉月”、“江城”、“南强”等亦长期在何氏处订刀。“何全利”产菜刀多以内销为主,极少外销。
抗战胜利后到解放初期,广州批量生产的菜刀“双狮牌”、“555”、“东方红”牌先后流入阳江,多为居民使用,而酒家仍然钟爱何氏菜刀。1954年,阳江县成立了手工合作生产社,“何全利”入社并入菜刀组,后因大规模生产,产品质量大不如前,为此不久,何氏菜刀便渐匿迹江湖了,此外,当时县城上濑坡头的“锐利”打铁铺生产的菜刀在民间亦享有一些声誉,但与“何全利”相比,仍略逊一筹。 然而真正使阳江刀出名的是阳江著名老刀匠“梁季芙”研制的刀具,并以其造成型好、款式多、锋利不易生锈卷口、耐用好用等特点迅速成占领市场,使阳江掀起一股仿制热,推动了阳江制刀业的迅猛的发展,并形式了一个竞争环境,使阳江刀质量不断提高,阳江刀因此渐重拾往日“河山”,名扬四方。
1955年,阳江县成立了四个刀具生产合作社,五八年四个生产合作社合并成为地方国营小刀厂,从此,阳江刀走上了一条计画生产的发展道路;除国营小刀厂外,当时县城还相继成立了二轻五金小刀厂、五金小刀二厂、江城镇五金制品厂、江城小刀厂和近十家的街道办刀具生产社。生产的产品亦多次获国家、省、市评为优、新产品。其中又以地方国营小刀厂具有实力,生产的“阳江牌”为商标(出口使用“钻厂牌”)的刀具多以小刀为主,偶有生产菜刀,原因是菜刀需要更高要求的钢材或高难度的淬火处理技术,难以批量生产。阳江地方国营小刀厂在60年代曾一度改为“地方国营季芙小刀厂”,可见当时“梁季芙”造刀精艺影响深远,老刀匠梁季芙蓉1961年病逝。
阳江地方国营小刀厂经过多年发展壮大,随着中国的改革开入的不断深入,阳江个体、私营刀剪企业迅速成发展,阳江地方国营小刀厂等国营集体企业独占鳌头的格局已被打破,由于体制局限,管理跟不上,机构雍肿等,阳江地方国营业员小刀厂逐渐失去了往日优势,92、93年停止发展,至97年正式破产倒闭,成为阳江刀发展的一个光辉历史。
阳江十八子厨业有限公司(1983年至于1997年称向阳家用刀具厂)正是一批在改革大潮中成功成长起来的阳江民营刀剪企业之一,创始人李辉曾在阳江地方国营小刀厂当过学徒、工人、车间主任,83年自立门户,经过十多年的不懈努力和艰苦创业,终于建成立起如今代表阳江造刀精艺所在的“阳江十八子”菜刀王国。由于其造刀工艺和选材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产品先后有100多项次获得国家及省、市的名、优、新产品称号。成为远近闻名的国内知名品牌,生产的“敢于洋刀比一比”的“飞球牌”、“十八子作”牌子的菜刀、剪刀等产品,曾在广东迎宾馆把日本著名的名牌刀比了下去,一时引起轰动,连国内传统名牌如杭州张小泉、北京王麻子等也竖起大拇指:十八子,了不起!十八子已成为中国菜刀“一哥”,被国家推荐建立“中国菜刀中心”。原在阳江国营小刀厂工任了近几年了30年的老厂长何传宽这个阳江传达室奇人物,现正在“十八子”公司协助当年的“徒弟”完成他未酬的壮志,为“十八子”发挥着余热。
在人们眼里,“十八子”已成为阳江刀的代名词,甚至很多游客是通过了解“十八子”了解阳江,知道“十八子”才知道阳江,“十八子”有时亦变成阳江的代名词了。
目前,阳江十八子正以它前所未有的气势大步地迈上发展的新台阶。把“十八子”创建成国际知名品牌是十八子公司乃至整个阳江人民的共同愿望,阳江十八子已成为中国南海之滨一颗耀眼的新星。